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是在深入分析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條件和階段、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歷程以及各國現代化建設一般規律的基礎上,作出的一個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戰略性意義的重大判斷。對此,可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理解。
第一,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從主要國家現代化歷程看,持續推進工業化進程、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是實現現代化的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牢牢把握發展這一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但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較大,經濟實力、科技實力、人力資本水平、產業基礎能力和現代化程度等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距離。只有經濟總量規模繼續擴大和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社會事業發展、文化事業繁榮、生態環境美好、國際地位提升、安全能力增強等各方面建設的物質條件才能不斷得到夯實,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才能有更為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第二,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本路徑。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經歷了長時期的經濟高速增長,我國經濟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主要是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供給體系質量還不高、資源要素投入消耗較大、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還未完全形成等。同時,全球范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深刻改變全球產業面貌和分工格局。如果創新驅動、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方式不能盡快形成,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累積,就可能影響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乃至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新時代新征程的發展,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經濟思想,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優化生產函數,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確保中國式現代化持續順利推進。 第三,高質量發展是確保現代化建設能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支撐。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但也要看到,我國人民群眾生活品質還不高,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住房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2021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村的2.5倍,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同時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要推動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環境有改善的高質量發展,完善分配制度,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不斷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第四,高質量發展是推動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的重要保障。高質量發展是以安全為前提的發展。當今世界并不太平,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糧食安全、能源安全、資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問題更加凸顯。作為發展中的大國,應對好各種風險挑戰、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依然緊迫。要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完善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的制度和政策,堅決守住安全底線,確保現代化事業不會錯失機遇、不會被打斷進程,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并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