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有感
發布日期:2020/12/4 10:30:48 | 瀏覽次數:12324 來源:特發服務董秘辦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正式建立,成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窗口。時光飛逝,光陰荏苒,回首這四十載的風雨兼程,淚水與歡笑交織成一幅幅鮮活而又生動的難忘畫卷,向世人訴說著一個又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傳奇故事。
“深圳”一名始自明永樂八年,并沿用至今。所謂“圳”,即是土地或者田地里的小水溝。據史書記載,當時深圳境內大大小小的河溝縱橫交錯,數不勝數,故以“圳”名。
漁民村位于現深圳市羅湖區,緊鄰香港。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陸續有一些漁民從廣東東莞一帶來到這里,以打漁為生。直到1979年初,這里看到的依然是漁船千帆,漁網交織的繁忙捕撈景象。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央政府考慮到廣東省緊靠港澳、華僑眾多,具有建立經濟特區的諸多便利條件。在經過充分考察調研后,正式決定建立全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
改革東風送殘冬,對外開放春意濃。在政府的鼓勵下,全國各地懷揣夢想的有志青年爭相加入到經濟特區的建設當中,積極發揚“敢闖敢拼,先行先試”的創業精神,在這片充滿激情與活力的熱土上盡情地揮灑著青春與汗水,貢獻著智慧與才干。
大刀闊斧推改革,解放思想探新路。改革開放期間的深圳敢為天下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驕傲的全國第一:第一個對外出口加工區、第一次土地拍賣、第一個商品房小區……類似的第一次在深圳數不勝數。在這里,鼓勵創新,包容失敗,唯有原地踏步與碌碌無為無法被接受與認可。自力更生、開拓進取的觀念鑄成了這座城市陽光的氣質,賦予了這里的人們高尚的靈魂。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有了之前的各種第一次,隨后便是前赴后繼的實干家們創造的各種令人嘆為觀止的深圳速度:號稱“三天一層樓”的國貿大廈、當時的國內最高建筑——地王大廈、作為城市運轉大動脈的深圳地鐵,都是深圳速度的集中體現,這背后是無數深圳人的不懈努力與辛勤付出。漫步在城市的街頭,感受著來往行人的匆匆步伐,置身于這樣的生活節奏,你怎能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使出百分百的氣力。
四十載彈指一揮間,讓一個人從懵懂孩童到不惑中年,讓一座城從邊陲小鎮到現代都市。如今的深圳,盡管已是燈火輝煌、高樓林立,但依舊不忘初心,保持著低調謙虛的性格。“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簡單質樸的口號濃縮了這座城市開放與包容的氣質,表達了每一位居住在這座城市的人們發自內心的親切問候,更深刻地承載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理念。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祝福深圳、祝福鵬城,很榮幸能夠生活、工作在這里,你的過去我雖來不及參與,你的未來我定要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