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爾夫第一球童長——王佐芬
發布日期:2009/7/13 | 瀏覽次數:9970 來源:
深圳高爾夫
她是中國第一批赴日本學習高爾夫管理的研修生之一;
她是中國300多家球會、60000多名球童的大姐大;
她從業近24年,親手培養了3000多名球童,并向全國各球會輸送了2000多名優秀球童;
她被中國高爾夫協會首任主席榮高棠先生稱為“中國高爾夫第一球童長”;
她是被業界譽為“中國高爾夫運動的搖籃”、“中國高爾夫管理者的黃埔軍校”——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的一名職員;
她與駐港、深跨國企業高管人員熟識,以朋友相稱,以高爾夫宣傳深圳;
她和她的球童們每年接待近十萬人來球場打球;
她就是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球童部經理王佐芬。
初入高爾夫
1985年6月1日,王佐芬進入深圳高爾夫俱樂部有限公司工作。說起中國的高爾夫,就不得不提到深圳高爾夫俱樂部(以下簡稱深高)。1979年,“改革開放”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講還是很陌生,這年的12月,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公司(特發)和香港華聯實業公司簽署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爾夫俱樂部的相關合同。可以說,是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第一個動手編織起了中國高爾夫運動的搖籃。從此,國內高爾夫行業像雨后春筍般跟進。
作為一個舶來物,高爾夫來到剛剛打開大門的中國大陸,卻并不為人所知,人們以為不過是一項普通的運動。剛剛進入高爾夫行業的王佐芬也一樣認為。
對于高爾夫,當時的她是一無所知。經過兩個多月的日語培訓后,1985年8月,她和另外4名同事被派往日本學習高爾夫運作流程及經營管理。走出國門的她發現,原來高爾夫的天地是如此廣闊,高爾夫的文化如此深厚,她暗自下決心,一定要把高爾夫管理學好。在日本川西市能市高爾夫俱樂部,經過近半年的強化學習,她已經較為詳細地了解了高爾夫球會的運作流程,并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老師評價說,這些中國來的學生學習刻苦,對管理流程有創新。而當時的日本媒體也紛紛報道,中國有高爾夫球場了,這顯示了中國的開放。
球童培訓的先行者
同年12月,王佐芬從日本學成歸來,回到開業剛滿月的深高。她首先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同時結合當時深高的實際情況,決心培訓和帶好一批球童。而她這一干就是24年。
在球童培訓上,她根據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結合球場的實際情況,創新思維,從禮儀禮貌、業務知識、高爾夫規則等諸多方面對球童進行嚴格培訓,做到服務動作規范化,培訓后考試上崗。對在崗球童,通過嚴格的規章制度,進行規范、監督、考核、評價、激勵獎懲。
拿激勵來說,采取口頭評價、書面評分單相結合,設立球童評分好中差投票箱等多樣化評比方式,評出每月最佳球童、最差球童,給予相應的獎懲。
她要求球童在服務時要做到十個點:笑容甜一點、舉止美一點、業務精一點、技能強一點、效率高一點、做事勤一點、眼界寬一點、步履輕一點、愛心多一點、委屈容一點。這看起來略顯瑣碎的十個點最終刻畫出的是深高球童這張名片。
在外人看來,球童工作看起來好像就是撿撿球、拿拿桿、推推車那么簡單,其實,當好一名合格的球童很不容易。出去全副武裝,回來全身汗汪汪。既要有良好的體能還要有必備的專業水準,甚至禮貌禮節的強化都不亞于空姐。從1998年起,為了使這支占球場人數三分之二的娘子軍成為業內服務的旗手,她大膽創新,實施了動態管理機制,制定了層層把關的考核細則,按能力和業績把球童分為A、B、C三級,做到日總結、周講評、每月產生一名服務之星,真正做到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極大地調動了球童文明優質高效服務的積極性,使球童真正成為球場的另一道風景。
為深圳對外宣傳、招商引資多引金鳳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引進了大批的外資企業,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而高爾夫運動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等地區的快速發展與這些區域外資企業在全國所占的比例有相當大的關系。研究資料表明,一個地區的高爾夫球場越多,這個地區的外資企業往往也越多。高爾夫球會為一個地區招商引資起到筑巢引鳳的促進作用。
王佐芬就認為,高爾夫是個特殊的行業,每天接待服務大批來自國內國際不同層次的客人,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有良好的運動環境,更重要是有精誠服務的理念,這個度一定要把好,這種服務要跟上;深高是全國一流的球會,我們球童部要做深高的部門第一名,我們的工作要做到精誠服務,創造佳績,回報社會。
事實也的確如此。
2005年VOLVO中國公開賽在深高舉行,作為中國的國家公開賽,同時也是高爾夫歐巡賽、亞巡賽聯合賽事,這項賽事能否順利、圓滿舉行對深圳的形象有很大影響,深高責任重大,對深高的球童而言,這既是莫大的榮耀,也是前所未有的考驗。她們不單是代表深高,更是代表整個中國的高爾夫形象。4天下來,她們沒有讓人失望。賽事的成功舉辦把深高推向了世界高爾夫的舞臺,把深圳開放、健康的形象展示在全世界面前。
不僅如此,深高在促進招商引資、提升深圳城市品位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韓國總統來了,菲律賓總統來了,泰國總理來了,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來了,各國政商要人、社會名流每年要來幾百人,他們無不對深高球童的服務水平贊賞有加,對深高、深圳流連忘返。
而這些,同樣離不開王佐芬和她的姐妹們的不懈努力,精益求精。她說,我們深高1000多名會員有很多是駐港、駐深跨國企業、金融財團的老板和高管人員,我們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服務,使他們工作之余能夠得到身心健康的體育鍛煉并從中進行商務交流,讓他們熱愛深高,熱愛我們這座城市,吸引更多的投資人來深圳投資,這是我們應該承擔的對這座城市的責任。
目前深高的多數球童都掌握了英語、日語、韓語等基本業務語言,能為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服務,讓他們更好地了解深圳。
為中國高爾夫發展而努力
20多年來,王佐芬培養出來的球童數不勝數,桃李滿天下。當年的球童有的成了球會總經理,有的成了高爾夫賽事總監,擔任球會管理人員的更是數不勝數。她制定出的一整套球童管理制度也已成為深高這所“中國高爾夫的黃埔軍校”經典教材。原中國高爾夫球協會主席榮高棠先生曾稱贊她是“中國高爾夫第一球童長”,可謂實至名歸。
每年都有很多球會同行前來取經,她都很熱情地交流經驗。她說,有交流才有發展,才能促進深圳乃至中國高爾夫的發展,這是我很樂意做的事。而當下屬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另作選擇的時候,她也給予鼓勵、支持。在她看來,人才需要流動,為其他剛剛起步的球場培養人才就是對中國高爾夫作貢獻。
除了球童培訓,在高爾夫球車庫、高爾夫球包存放室的管理上,同樣有很多球會同行慕名前來學習。王佐芬嚴格要求,厲行節約,注重高爾夫球車的保養,這樣既培養了員工的愛崗敬業精神,又節約成本帶來了經濟效益。在同行業其他球會的球車只能使用三、四年的情況下,深高的球車使用壽命卻能長達八、九年之久,不能不讓人深為欽佩。這正應了那句話,管理出效益。
在深高的球包室,存放著數以千計的會員球包,為使工作有條不紊,王佐芬多次出謀劃策,改進落后的管理辦法,創新姓氏性別列隊排序,采用分門別類法。這種方法既方便客人,又便于管理,受到大家的好評。該管理辦法在全國眾多球場推廣和應用。
王佐芬在深高一干就是24年,當初和她一同去日本學習的同事們都相繼離開了高爾夫這一行業,而她卻一直鐘情于高爾夫,在深高工作的這20多年,她從未想過離開高爾夫。她說:“我從不知道高爾夫是什么,到了解高爾夫,到學習高爾夫,再到管理高爾夫,這是一個很值得回味和留戀的過程。作為深高人,作為深高的第一批員工,我有一種責任感。我熱愛高爾夫,它是我一輩子的事業。我是從一個小白球開始慢慢地了解高爾夫,了解了高爾夫的流程、運作以及球童的禮儀、服務,直至高爾夫活動的策劃和運作的。”
球童口中的“王姐”
對高爾夫事業王佐芬是充滿熱愛的,對她的同事們、球童們,她同樣是充滿著關愛。每周的例會,既是總結、布置檢查工作,又是關心了解球童業余生活的好場所。此外她還不定期組織部門活動,豐富球童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每年,她都會組織全部球童一起吃“團圓飯”,和球童們一起聊家常,談生活。球童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王姐”,她也像媽媽、大姐一樣關心球童。
2007年,球童閆慶玲遭遇交通事故,這突如其來的不幸,讓王佐芬急在心里,在危險期那幾天,不管是白天還是凌晨,王佐芬天天往醫院跑,關心她病情的發展和治療。回到單位,她組織募捐,并帶頭捐款,把深高大家庭的溫暖送到閆慶玲的身邊。
2008年,四川發生地震,她帶領部門員工積極捐款給災區;同時,還召集家在災區的球童,關切地詢問家庭受損情況,為她們捐款。
類似這樣的事不勝枚舉,每次別人談起這些,“王姐”都說不值一提,理所應當。
多年來,王佐芬對球童們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上的關心,球童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球童們說,有這樣的好領導、好姐姐,我們感覺到了出外打工的溫暖,很珍惜這個擁有愛心和凝聚力的集體。
舍小家顧大家
王佐芬深愛著球場,愛著這里的一株草,一棵樹。有一次深圳遭遇八級強烈臺風,球場上有上百棵大樹倒下,她不顧風雨泥濘,組織部門員工,和其他部門人員一起頂風冒雨清理球場,足足在球場搶修了8個多小時,此時的她卻是抱病而作。事后她說,當時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希望球場盡快恢復正常。雖然臺風讓20多顆大樹翻折了,但深高是深圳地區臺風過后第一個恢復營業的球場,客人們對此稱贊連連,這讓她很欣慰。
她自言對家庭虧欠很多,沒能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家人身上。深高地處市區,一到周末和節假日便人滿為患,是球場最忙的時候,一年算下來,她的周末和逢年過節幾乎都是在球場度過的,難得與家人在一起。丈夫和女兒平時上班上學,逢周末卻很難聚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舍小家顧大家,在她這里都已很平常。她把人生最寶貴的時間奉獻給了高爾夫,奉獻給了社會,把對高爾夫的熱愛化為這日復一日的點點滴滴。
多年來,王佐芬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價值、體驗工作的快樂,形成了深高是我家、我家是深高的價值觀念。正是有她這樣的老員工,才使任勞任怨、兢兢業業潛移默化形成深高自己的企業文化;有她這樣的高爾夫人,深圳的高爾夫、中國的高爾夫才得以突飛猛進的發展;有她這樣的新深圳人,深圳也必將繼續創造輝煌,譜寫改革開放的新篇章。